专业擅长:肠内肠外养分支持、孕期及运动人群养分、糖尿病及肥胖人群的养分医治。
个人观点:增进全民健康,需求养分师们通力合作,发挥预防为主效能,推进普民惠民宣扬,促进临床一线医治。
众所周知,运动医治在糖尿病“五驾马车”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直以来,传统的血糖操控目标包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人们更多的关注糖化血红蛋白,这个点评血糖操控的黄金标准。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餐后血糖作为临床标志物,正取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从能够猜测心血管疾病的视点来说,餐后血糖比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更有意义。下降餐后血糖能够改善血糖操控,并下降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那么餐后血糖的操控,除了前面咱们讲过的调整饮食养分方面,还依赖于运动医治,运动的方法和机遇、时长都和运动医治休戚相关。尽管大致都是固定的有氧运动与抗阻力运动形式结合,但其实运动的开端机遇,持续时刻,与运动的强度、频率和总量同等重要。传统引荐餐后歇息30分钟,再漫步40分钟,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是每餐都能保证餐后同一时刻开端运动,以及运动时长。相对来说,设计好适合自己的运动机遇,更为重要!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设定好运动意图,拟定每餐不同的运动机遇,甚至依据每餐食物的养分成分配比,恰当调整运动的机遇和时长,拟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为什么惯例引荐是餐后30分钟再运动呢?
由于,餐后当即运动会使血液过多供应参与运动的肌肉组织,影响食物消化、吸收。此外,运动会引起交感神经振奋,交感神经振奋会使胰岛素的作用下降,所以不主张餐前及餐后当即运动,一般引荐餐后30到60分钟再运动,假如晚于120分钟再运动还会容易呈现低血糖。
最好的餐后运动点是60到120分钟,由于这个时分血糖最高。研究发现,餐后间隔90分钟以上,比餐后间隔60分钟甚至是30分钟再运动,对血糖操控作用更好。且一般运动5-10分钟,达不到下降血糖的意图,运动20-30分钟时,才有降糖作用。因而,咱们引荐每次正餐后运动到达30-40分钟为宜。
当进食较油腻食物时,可将运动开端时刻延伸至餐后90分钟,由于脂肪在肠道中消化的时刻较长。
此外,假如午饭歇息时刻很短,只要60分钟,则需求把进餐时长压缩至20分钟完成,运动20分钟后再歇息20分钟;假如午休时刻只要45分钟,主张在午饭前做有氧运动20分钟,文献研究发现,这样可有利于增强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能够此办法来操控血糖。因而,可餐前有氧运动20分钟,用餐20分钟后再运动20分钟,如此分开两次的方法,甚至比餐后歇息20分钟再一次性运动40分钟,餐后血糖下降的作用更明显。需求提示的是,糖尿病患者不主张空腹运动或餐前运动,尤其是服用降糖药或打胰岛素的患者,因而餐前运动需谨慎。
当午休时刻有限时,可恰当下降午饭总能量,在维持运动时长30-40分钟不变的前提下,可使开端运动的机遇提早一点,即餐后5-10分钟便开端漫步,运动不行过于剧烈。
在传统的餐后歇息30分钟再运动30-40分钟基础上,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情况优化运动处方。
下面列举一个不打胰岛素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一日作息组织和饮食养分方案,运动机遇及时长的情况。李某某,公司职工,32岁,妊娠期糖尿病,现在孕27周。可见,该孕期糖尿病患者上下午加餐及午饭后运动的机遇相对受限,午饭后歇息半小时再运动势必压缩午休时刻,可视情调整运动开端机遇。不适宜按某些文献研究结果,饭后间隔90分钟,甚至120分钟再运动。宏观的来看,全天采纳分段式运动方法,即三餐后运动+加餐后运动,运动时长到达120分钟,也便于操作。
饭后运动机遇的选择,其实是糖尿病患者作息时刻的规划,因而不容得大意,除了饮食上要注意养分管理,糖尿病患者要比常人更好的组织好自己的作息时刻。
尽管是举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比如,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也适用,最重要是依据患者个体差异,重视安全防护,结合餐后血糖来调整运动机遇和时长。在遵守准则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不能千人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