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患上了心肌梗死,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能再进行运动了。其实不然,心梗患者也可以经过运动恢复来改进心脏功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心梗患者如何运动?
运动是心脏恢复的重要部分
心梗的支架手术仅完结了心肌梗死医治的一半,另一半则是长时间的药物医治和心脏恢复。心肌梗死患者长时间卧床或者少动会导致全身功用废退,以及心功用的进一步恶化,而运动恢复可以纠正机体的废退状况。
研讨显现
据美国63项对总共14486例冠心病患者的查询报导,与没有进行恢复医治的患者比较,承受恢复医治者死亡率减少31%。
心梗患者运动更须科学谨慎
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不恰当的运动会存在很多风险,不恰当的运动可以导致心脏过度使用性损害,这种损害可能会带来风险的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斑块构成加快、心脏早衰、心肌纤维化、斑块破裂和急性冠状动脉血栓等,乃至引起心源性猝死。
心梗患者4个阶段运动方案详解
依照住院期、出院后早期、后期恢复期、终身维持期四个阶段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每个阶段的“运动目标”和“练习强度”也各有不同。
住院期
心肌梗死产生后1周内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若病况安稳无并发症,24小时后可允许患者坐床边椅。
咨询医生进行腹式呼吸,进行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
旁人帮忙下洗漱、进餐。在活动耐力范围内,要鼓舞部分自理活动,以添加自我价值感,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
心肌梗死后第5~7天后根据病况可病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漫步,在旁人帮助下如厕、洗澡,试着上下一层楼梯等,直至在病房中,可以自若地完结进餐、剃须等日子料理。
出院后早期
出院后第1个月的活动量应保持在出院前的活动量。
第2个月后活动量逐渐添加,如室外漫步、做保健操、打太极拳、快慢走等。
无论做什么活动,都必须以不呈现心慌、气短、心前区痛苦、烦闷、心率每分钟小于120次为准则。最佳办法是快慢结合步行,10~15分钟/次,3~4次/周。
后期恢复期
一般在出院后6~12周开始,持续3~6个月。患者可以在医学监护下练习(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的心脏恢复中心),并持续承受养分、日子办法、操控体重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咨询。
终身维持期
学会了正确的练习办法及健康的饮食和日子办法后,不再需求医学监护,只需终身维持健康状况,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定期承受随访。
现在主张心肌梗死患者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游水、快步走、太极拳等。尽量避免无氧运动,如短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俯卧撑、潜水、肌力练习(长时间的肌肉收缩)等。
假如有专业恢复医生制定好运动处方,我们可以依照医生制定的运动处方履行,可是假如运动过程中呈现胸闷、气短、头晕或者其他不适感觉,应立即中止,避免过于“坚持”。
提示
心梗患者不宜“发愤图强”!
“发愤图强”是大多数人的健身习气,但关于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这个习气却很容易引发风险,极易造成心梗再发。清晨是心脏病产生的高峰期。在一天24小时中,每天上午5~11时为心脏病产生的高峰期,心绞痛和猝死都多在上午9时左右产生。
鉴于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体育运动最好避开心脏病产生的“清晨峰”,安排在晚上或下午为好。从人体生理学的视点看,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或黄昏时分为佳。